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积极探索产教融合 促校企协同发展

2022-11-11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才培养工作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全局。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涉及到国家、学校、企业三个层次,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发展需要兼顾这三个方面。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是职业教育最具类型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和经济发展联系密切,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形成的。国家曾出台相关政策,给这种模式提供了支持,在教育资源和就业信息等方面为“产”和“教”提供支持,让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连接政府、学校、企业三方,促进这三方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机制,需要关注经济技术发展变化,让人才培养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从学校层面来讲,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这种育人模式,可以紧密结合学校的教学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化解人才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在教材中加入新技术、新思想,丰富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打造出特色精品课,吸引更多学生前来听课。从本质层面来看,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从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就业,单靠学校是很难实现的,还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力量,这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产生的现实依据。

 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不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且要严格结合市场规律,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合适的实施路径。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的时候,学校需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学校校长、书记等主要领导要做好组织筹划工作,制定相应的方针,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好前期调研,教育部将校长、书记走访企业作为评价考核指标,希望校长、书记走访了解哪些专业的人才是目前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然后组织相关教师探讨教学方案,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适当提升这些课程在整体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同时要和相关企业开展合作,结合市场需求和教学计划展开充分沟通,尽量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要立足于原有的教学模式,探讨能够兼顾学校、企业、学生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同时要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总结相关经验,制定出科学的实施策略。目前比较实用的“2+1”教学模式就具有切实的效果,可以有效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和实践课程,在第三年去企业进行定岗实习,第三年在外聘企业实习一年,在拿到毕业证后可以直接上岗工作。这种教学模式是值得推广的,它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的思想是一致的。

学校多探索类似于“2+1”这种教学模式,组织专业课教师革新课程体系,改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研发新型课程体系,让教学内容能够贴合企业岗位需求,让学生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职业院校才能够培养出具备真才实学的学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让职业教育办学拥有成熟的参考案例,进而让职业教育办学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校外实习是学生们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国家倡导学校大力实施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将课堂学习和校外实习有机融合,以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多参加校外实习,同时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打造实训基地,为学生们提供固定的实训场地。企业是学生们未来工作的重要场所,学校需要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们进行顶岗实习,进而提升校企合作的融合程度。当打造出合适的实习基地后,学校要组织学生们到基地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升学生们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

学校要和相关企业充分沟通,为学生们提供充分的实习岗位,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实习岗位。学校要和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大力推进顶岗实习这种实习模式,强化学生们的职业素质,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应用价值,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学校要和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邀请相关企业到校园举办招聘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学校要及时调查学生们的顶岗实习效果,让学生们加强实践练习,帮助学生们解决他们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学校还要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围绕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和班主任老师开展考核,提升这些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学校还需要及时和用人单位沟通,了解学生们对企业工作和生活的适应情况,及时收集学生们对工作情况的反馈数据,和企业共同商讨改善工作氛围的方案。

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成效。学校和企业可以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对原有培养模式的创新,能够为学生接受教育和未来就业提供保障,这种模式将有效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订单式培养能够给学生们提供就业创业的“通信证”,充分对接学生们的理论学习和市场用工需求。订单式培养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密切的联系,能够让企业的未来发展更具前瞻性,企业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岗位设置。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下,校企合作的融合程度将不断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将会更加顺利。

面对多变的劳动力市场,学校要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让教学目标和内容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在设置课程时,需要充分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把理论讲解和能力提升结合起来,让课程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出能够兼顾企业、学校和个人三方利益的课程体系。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做好课程改革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因为完善的课程体系能够助推培养目标的实现,保证人才质量符合规格。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方向,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这样做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根本保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在经济社会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域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的程度是存在区别的,但是各个地域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就业,为企业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才,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要做到这些,需要从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开始。

师资力量对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能够有效提高办学效果。国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政策、资金和环境支持,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以大量独立篇幅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进行了详尽的阐释与规定。职业院校要结合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引入具有优秀工作经验的业界导师,学生们要近距离学习业界导师的优秀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学校领导要结合课程设置,尽量给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安排一位具有优秀经验的教师,由这位教师来衔接理论学习和就业指导,结合学生们的个人兴趣和学习情况,来安排合适的实习岗位。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实行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需要“双师型”教师来给他们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学校要结合学生们的需求和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科学的“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依托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推荐优秀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参加岗位实践锻炼,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这些青年教师完成了实践锻炼后,要以这些青年教师为核心,不断组建和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把更多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扎实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遇到了相关困难,出现了一些发展瓶颈。突破这些发展瓶颈的路径,就是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是职业教育学生发挥自己理论积累的主要场地,所以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积极主动的介入至关重要。近年来,职业教育院校都逐渐开启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单独发挥学校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企业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将其资源和技术优势作用于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步解决技术应用难题,从而提高人才成长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更快实现转型升级。因此深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最核心的是需要让企业真正处于主体地位。

目前很多学校和企业只是在浅层次上开展合作,很多企业参与的合作活动很容易就能实现,比如协助撰写培养方案、开设相关讲座、提供实习岗位等。但是如何把上述这些内容的真谛融合到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真正提升学生们的认知水平,以及让企业自觉地履行人才培养责任,这些仍是需要攻克的难题。虽然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这些政策是从宏观层面进行表述的,给企业指明了大的发展方向,但是未能从微观层面给出具体的操作指南。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深入解读政策精神,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实践,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学生们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发展是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大量复合型人才。在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用人需求不断提升,用人要求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能否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已经成为了多方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就业,所以职业院校需要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深化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和企业双方的需要,正确的发展路径就是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发展,这样做能够满足双方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信息与技术综合服务提供商

地址:华中师范大学东区教育培训大楼6楼
免费电话:4006-027-306

.

武汉尚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6012446号-1